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 | 泾源:牢记嘱托接续奋斗

特别推荐 2021-04-26 09:32 宁夏日报客户端

初心如磐1_副本.jpg

近年来,泾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要求,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经过多年努力,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7%下降到0,累计脱贫7864户33988人。已脱贫户均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因贫失学辍学,建档立卡户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实,群众都住上了安全住房,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

回顾过去,泾源县委、县政府守初心、担使命,一心为民谋福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立足新阶段,泾源县初心如磐、再谱新篇。

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泾源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制定了“1+16+96”扶贫规划、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一揽子政策性文件,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责任单。

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形成了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干部“白+黑”“5+2”负重拼搏,相当一部分干部带病坚持,先后有两任扶贫办主任积劳成疾,两位乡镇主要领导坚守脱贫攻坚岗位直到生命最后。

微信图片_20210425104727.jpg

县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切实履行“指挥部”职责,全面负责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统筹全县力量,把优秀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集结到脱贫一线,所有贫困村都派驻至少3人的驻村工作队。建立县级干部联乡包片、部门联村包户、干部联户包人的“三联三包”责任制和脱贫攻坚任务承包责任制,由2名县级干部包抓一个乡镇、96名科级干部每人包抓一个村、1676名干部每人帮扶3至5户建档立卡户,人人肩上有责任。

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抓脱贫、同心聚力促攻坚的工作格局。行业部门履职尽责,对标出台工作方案,明确举措、有序推进,切实做到“六个精准”。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严管扶贫资金,扶贫资金审计覆盖所有行业部门和乡镇,所有到户类涉农惠农项目资金整体纳入“331”平台监管,并实行财政双审制、全员审计制、会计轮岗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

精准施策培育脱贫主导产业

在脱贫攻坚中,泾源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杨岭时“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来抓”的嘱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立足全县发展实际,培育旅游和草畜、苗木、中蜂、劳务为主的“1+4”脱贫主导产业,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旅游产业围绕国家级全域示范县创建,创新推行“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发展乡村游、生态游,构建景旅游区连着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全域发展格局。通过景区改造提升、娅豪国际滑雪场建成运营、民宿农家乐的普及、旅游服务带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旅游服务,户均收益3800余元,旅游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

微信图片_20210425104759.jpg

草畜产业围绕“一特三高”发展思路,以打造高品质肉牛养殖基地为目标,采取“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目前全县安格斯肉牛保有量达到2.8万头,年肉牛饲养量保持在8.5万头,年种植优质牧草8万亩以上,草畜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钱袋子”。

苗木产业按照小苗上山一批、中苗留圃一批、大苗入市一批的“三个一批”产业发展模式,优先选用建档立卡户的小苗上山造林,助推精准扶贫。5年累计造林55万亩,供苗的建档立卡户年均收入1万元左右。年均外销苗木2000万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苗木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中蜂产业围绕建设六盘山中华蜜蜂核心养殖区目标,推行“1+10”养殖模式,建立“大户连技术员拉贫困户”帮带机制,养殖蜜蜂3万群,年生产蜂蜜20万公斤,养蜂户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中蜂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甜蜜事业”。

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训2.9万人次,实现了应培尽培。按照“就近就业能增收”的发展思路,紧盯有订单、轻资产、技术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澳丽妃包袋、泉祥户外纺织品、矿泉水、辣椒酱等项目,建成扶贫车间33个,稳岗就业1053人,扶贫车间成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的“试验田”。

以人民为中心完善保障体系

5年来,泾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保障水平达到新高度。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政策,创新建立“学校保、乡村找、部门清、家长管”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零辍学。

实施9大类245项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成79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创新推行“互联网+教育”“一托二”在线网络教学模式,解决了偏远贫困学校师资不足、力量不强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资源互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微信图片_20210425104734.jpg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普惠性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出院报销“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户患者住院看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100%。

5年来,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902户,兑付补助资金2.76亿元,拆除农村土坯危房38万平方米,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

完善养老配套设施,养老床位由160张增加到55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提高到43张。建成农村“老饭桌”73所,让近500名鳏寡孤残和空巢老人定时定点吃上热乎饭,为创新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

建立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将全县124名失能人员纳入集中供养,解决了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4127人享受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将817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扶持范围,实施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让各类特殊困难人群都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提升公共服务补齐短板

多年来,泾源县累计投入2.89亿元,统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水利建设项目,自来水入户率达99.6%,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累计投入6173万元实施电力项目50个,实现户户通电、自然村通动力电目标。

累计投资4.7亿元改造农村公路,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达到100%,通客车率达到100%,形成了乡村互通、村村互联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城市与农村客运的无缝对接。

累计投入3200多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乡村医生,各村卫生室配备常用药品105种,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通信、广播电视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10425104715.jpg

全面完成“十三五”移民搬迁任务,累计搬迁安置县内劳务移民546户2737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率达到100%,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搬迁户很好地融入了城市社区生活。

创新推行“5+5”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培育煤炭储存销售、饲草加工配送、垃圾清运填埋、水利设施维修服务、房屋购置租赁5个方面的服务项目,盘活村集体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96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金融贷款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泾源县持续强化金融支持,探索建立“信用+金融+产业”机制和“金融跟着产业走、发展产业促增收”的路子,建设村级金融服务网点86个,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办理金融业务;开展了建档立卡户评级授信工作,评级授信面达100%,使贫困户变成“有信户”,及时按需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坚持“户借户用户还”原则,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4515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对建档立卡户5万元以下的贷款全部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基准利率贴息,减轻建档立卡户贷款负担,累计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5816户3.06亿元,户均贷款5万元,贷款覆盖率达到82.2%,共为建档立卡户贴息3149万元,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实现了“应贷尽贷”。

微信图片_20210425104745.jpg

自2017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推进以来,泾源县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2亿元,实施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人口能力提升等3大类383个具体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建立“3+3”扶贫保制度,为建档立卡户购买家庭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主借款人意外保险及肉牛、中蜂、苗木特色产业保险,既兜住了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底线,又为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保驾护航,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坚持“四不摘”防返贫

2019年以来,泾源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放在首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措施、精准施策,坚决做到精力不散、重心不偏、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

摘帽不摘责任,继续推行县级干部联乡包片、部门联村包户、干部联户包人的“三联三包”责任制和脱贫攻坚任务承包责任制,人人肩上有责任有任务,确保存量问题全部清零。

摘帽不摘政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保持各项政策的延续性,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持续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推进劳务移民融入城市发展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双向衔接。精准掌握未脱贫人口、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及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变化情况,及时落实低保兜底保障政策。

微信图片_20210425105211.jpg

摘帽不摘帮扶,坚持驻村工作队伍不撤、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量不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到“脱贫既出,返贫即入”,人员增减变动动态更新。坚持政策上“普惠+特惠”的原则,统筹推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对未脱贫户、监测户和边缘户加强动态监测,坚持一户一策集中攻坚,提升发展能力。

摘帽不摘监管,坚持把从严治党贯彻始终,狠抓扶贫资金监管、反馈问题整改和作风改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细而又细、实而又实,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坚持把巩固提升作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推广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铸魂”工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推行幸福农家“123”“塑形”工程,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在发展中富足脑袋、扮靓家园,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做出泾源贡献。(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文 泾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网络传播29060158 宁新备003号
Copyright © 2006 - 2024 NX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