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贤内助”张英:从大学同窗到“业务骨干”

读书 2015-02-26 16:52 人民网

《这就是马云》封面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  (陈苑)《这就是马云》近期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全程展现了马云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缔造阿里巴巴的全过程。还原了最真实、最个性、最丰富的马云;其中还首次揭露马云早年往事,以及其一直以来处世、经商的理念,并带领读者追溯马云成功的源头。“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都已经跨出了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好时光。” 马云在本书序言中如是说。

马云的贤内助

苏格拉底说过:“美好的婚姻能带给你幸福,而不幸的婚姻却能让你成为哲学家。”我觉得那只是他对自己娶了悍妇的自我安慰。人活在世上到底能得到多少?“万顷良田”其中“一斗米”,“千座大厦”之间“半张床”。所以,“另半张床”在生命中是至关重要的。马云曾多次在演讲时说过:“回到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张好床,床上要有一个好人!”

马云的爱人张英是他的大学同学,后来又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同一个教研室工作。

教英语班的时候,若马云有事实在来不了,张英就会来代课。虽然次数不多,但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说实话张英比马云课要上得更好一些。马云教学时传授思想方面的内容多一些,有时候容易天马行空。而张英每堂课都会归纳一类英语问题,认真地讲词汇说语法,比马云上课更专注,几乎不讲英语之外的东西。

马云很喜欢热闹,经常邀请同学们去他家玩,而且每次都是很多人。张英对大家总是笑脸相迎,准备茶水,有时还准备饭菜,大家走后一片狼藉等她收拾。他们家当时在杭州的最西边,再西就是农田,在他家里,晚上可“听取蛙声一片”,不远处中华田园犬的吵闹声也时隐时现。张英又要上课又要帮马云创业,儿子只能请保姆带。为省钱,她请了个农村保姆,结果很快儿子的口音就随保姆去了,把“电池”叫成“电油”,而且发音离普通话八竿子远。张英赶紧想办法换保姆。

马云在创办“中国黄页”时,曾准备把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有一回在同学聚会时,马云又提起这事,张英知道马云决定了的事是不会改变的,就在边上很无助地说:“一定要抵房子吗?房子抵了以后我们住哪里呢?”

“中国黄页”成立后,马云频繁出差美国,一开始蛮兴奋的,后来觉得累了,就让张英代他去。有一天,马云打电话给我:“陈伟,马上组织同学们活动,从今天起每晚都要活动。”

我问:“现在这么空吗,马老师?”

马云说:“张英去美国了,要15天!我现在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叫花子突然捡到了200万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张英在创业初期不仅仅是贤内助,更是“业务骨干”。记得“中国黄页”第一笔8000元人民币的“大订单”就是张英谈下来的。

1998年马云去北京工作,张英也跟着去北京。为出行方便,那年张英学会了开车。车技还不娴熟的张英有一回倒车,撞上了停在那里的一辆奔驰车。这可把张英给吓坏了,把奔驰车撞坏那还不得倾家荡产?!下车一看,张英开的捷达车尾部还架在了奔驰车上。当时同车上还坐着两个人,他们赶紧把捷达车的尾部抬下,结果发现人家奔驰车竟然一点事也没有,连油漆都没有擦掉一点!张英绷紧的神经这下舒展了,比撞车之前还舒展,赶紧上车走人!

创业成功之后也并非没有无奈。2008年张英来公司找一个副总裁,那是张英一手培养起来的副总裁。她到了公司前厅却被前台美眉拦住了:“这位小姐,请问您找哪位?”

“我……”张英看着跟自己儿子年龄差不多大的前台美眉,不知道该说什么。

之后张英几乎没有再去过公司,她很感慨地说:“自己千辛万苦创建的公司,我现在已经走不进去了,即使进去我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这些年来整个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张英对马云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却从来没有松懈过。

张英知道马云是“人来疯”,跟人谈事时从来不知道累,而且兴奋异常,到人走了才知道累。所以只要开会开得晚,张英就会定时来电催,以保证马云尽早结束。

马云的中饭基本是家里送来的,过了中饭时间张英也会催。中饭时间去马云办公室,你会经常听到马云这样打电话:“……肉已吃了两块,蒸蛋吃了一半,青菜吃了很多……水果正在吃呢!”

为了让马云和家人吃好饭,张英把两个在家帮忙的娘家亲戚派出去学厨艺,他们现在的水平都可以在家接待“元首”了。金庸、吴小莉等名人来,马云经常安排家宴,而且他们对“厨师”的厨艺也是赞不绝口。

马云穿的衣服都是张英买的,张英买什么马云就穿什么。有几回去香港,马云也“亲自参与”了买衣服,但基本是身体参与,思想不参与。

公司做大后,马云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华谊,马云每减持一次股票,就“被离婚”一次。而在我看来,要他们离婚一定会比再建一个阿里巴巴更难。

网络传播29060158 宁新备003号
Copyright © 2006 - 2024 NX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