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画卷映新村

固原 2013-01-15 14:02 固原日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如今成为散布于原州大地的一道景观。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阡陌纵横的林路渠网,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粉饰一新的农村院落,整齐划一的乡村屋舍,行走于原州区的村村落落,目力所及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村貌之变、文化之变、理念之变,这些密集转变以最直观的方式重新界定出截然不同的乡村生活,见证着新农村建设化蛹成蝶的蜕变过程。

  旧貌变新颜 生活变了样

  2012年12月6日一大早,正逢张易镇红庄村集市,沿街一家副食品商店里,村民张剑锋坐在板凳上悠闲地看着电视,等待顾客上门卖东西。“过去这个时候忙的不是自家生意,劝说摊贩给店门口留出一条过道才是我的主要工作。”张剑锋说。红庄村是张易镇的北大门,固将公路穿街而过,商贸市场活跃。改造之前街面窄小,道路坑洼不平,沿路两旁的明渠边沟成了垃圾堆放点。为了占据有利地点,集市上生意人乱摆乱放,影响了交通和村容村貌。“现在好了,改扩建后的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街面上配套了公厕和垃圾点,还硬化了人行道,经营秩序规范了,我这店门前清静了好多。”张剑锋说。

  记者跟随张易镇纪委副书记刘登义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后发现,少有人车混杂的景象,道路两侧的旧房被粉饰一新,青砖白墙显得古朴清爽,沿街摆放的绿色垃圾箱格外醒目。“这里有6名清洁工,每隔两天清扫一次,卫生环境好了,人们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现在随手扔垃圾的人少了许多。”刘登义告诉记者。

  “我们不仅要让农民住得好、能致富,还要让农民享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头营镇党委书记王磊告诉记者。王磊的话并不是没有根据,圆德村村民海正芳2012年9月份从寨科乡李岔村搬过来,水电怎么通?低保、养老保险怎么办?她心里犯了难。“没想到,一张连心服务卡就把所有的事情搞清楚了。”言语间,海正芳将一张由圆德村便民服务中心制作的连心服务卡递给了记者,卡片上清楚地写着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办理流程以及城乡高龄津贴领取、家电下乡补贴办理指南,“还公布了社区便民服务电话,有事我们就打电话咨询。”便民中心就在海正芳的家门口,掌握了信息去便民中心用不了一下午的时间所有事就能办妥。

  “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社区卫生室一应俱全,村口就有小超市。想出门,农村客运招呼站就在村头,很方便。”海正芳告诉记者。

  不仅是圆德村,彭堡镇申庄村、三营镇西梁村突出大村庄建设、社区化管理;张易镇红庄村融入城镇改造,突出商住特色;官厅镇高红村突出传统庄园特色,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观念转变 美丽之花在乡村绽放

  “走,跳健身舞去!”每到晚饭过后,头营镇头营村文化大院里就显得特别热闹,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都随着音乐欢快起舞。在这里,有村民自编自演的眉户剧,也有村民精心编排的歌舞晚会,精神文化生活悄然兴起。与此同时,一批文明村镇、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在新农村涌现出来,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活力。

  “新农村,我们也要有新生活。”这是头营村村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头营村是今年原州区创建的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建设之初,村民们筹资兴建商铺楼至今仍是村支书景强津津乐道的事情。过去,许多村民宁愿在城里过艰难的日子,也不愿回来。而今年年初,村里突然热闹起来,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拿着存款回到家乡,缺少资金的村民更是想办法从银行贷款在头营村投资兴建商铺楼,“环境的改善给群众带来了商机。政府发挥投资的撬动作用,带动群众自筹3000多万元,新建了4万平方米的营业房,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景强告诉记者。

  与生态移民村相邻、自来水入户、柏油路通街、路灯亮村、农贸市场配套、文体设施健全,全新的头营村焕发出勃勃生机。59岁的张升在外打工9年后,去年回到了家乡。两年时间里,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盖了7间营业房,经营了一家餐厅,营业面积达400多平方米,雇用了9名员工。现在人手不够用,在外打工多年的儿子儿媳也回到村里帮着老人做生意。“新农村建设聚了人气,也旺了我的财气,现在,每月的收入比以前增加60%左右。”张升深有感触地说。

  冬日的乡村宁静却不闭塞,互联网上招来客人,温棚里经营着未来。乡土的背景、现代化的生活,人们生活得自然而从容,没有匆忙的脚步,生活里也充满了创业致富的机会。

  这就是城市之外的风景,非常美丽但绝不只是“美丽”。(记者 刘东 马瑞 柳睿 王丽)

网络传播29060158 宁新备003号
Copyright © 2006 - 2024 NX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