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复苏拉不动全球经济复苏

财经新闻 2009-08-03 11:38 新华网综合

据上海证券报文章 中国经济复苏,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最大的作用,恐怕还在于被其视为一个积极的外部信号,以提振国内信心。若这些国家迟迟无法找到自我修复动力,则中国经济复苏不仅不能拉动他们的增长,反而自身也可能因为投资、出口后劲不足而使经济增速重新趋缓。对中国来说,从现在起认真落实“扩内需”和“调结构”的任务,真正降低对外需的依赖,经济复苏才是可持续的。

最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们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关系形成了若干似是而非的看法。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哪怕是外部环境再不景气,中国也完全能够保持一枝独秀;而在这次危机中,包括乔治·索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内外人士衍生出另一种更为大胆的观点,即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还可拉动全球经济实现复苏。

前一种观点,很明显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的经验产物。不可否认,在过去两次危机中,中国确实表现出了较好的抗传染性。表面上看,这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外部“防火墙”(如资本账户不开放、金融市场与外部世界隔离等)发挥了隔离作用。

但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外需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有两点是决不能视而不见的:一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影响到美、欧经济;二是2001年的衰退虽然发生在美国,但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极短,只经历了两个季度——据统计,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幅度仅为-0.16%,且私人消费依然呈现正增长态势。

一旦中国经济遭遇到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当主要出口对象欧、美、日无一幸免时,经验主义便靠不住了。如果以1978年至1998年中国GDP 9.85%的平均增长率作为潜在增长率的下限,那么则从去年第三季度9%的增速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已回落到潜在增长率以下;而第四季度6.8%的增速已显著低于潜在增长率3个百分点,由此也使得中国决策层不得不将“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最高目标。显然,美欧经济急转直下带来的外部冲击,是中国出口下滑和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而后一种观点由于尚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只能从逻辑上去剖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9%,推动整个上半年增长率跃升至7.1%。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速相对较低,一个大致可接受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只要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逆转,全年实现保八目标基本无虞。

鉴于美、欧、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最近两个季度同比依然是负增长,说中国经济很可能已率先实现复苏,问题应当不大。但随之而来的两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复苏了,是否必然就会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呢?再深入一步,如果全球经济未来一年内难以实现复苏,或者将经历一个缓慢曲折的复苏进程,那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将继续高歌猛进呢,还是会因为失去支撑而跌落云端?

最理想的境界,自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步复苏,一国的进口扩张等于其他国家的出口扩大,由此形成一种正外部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引擎率先复苏,理论上也可以拉动周边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但很遗憾,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美国,无论是中国、欧洲、日本或印度,目前还都难以担此重任。

首先,以往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引擎,主要在于美国国内旺盛的消费力,可以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出口产品;而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力远不足以与美国相提并论——事实上,即便中国加上日本和德国,消费总量也及不上美国。因此,奢望仅占世界经济总量不到5%左右的中国来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无异于让一匹小马去拖动一辆大车。

在上半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都来自转移支付。根据一般经济学常识,这种临时性的转移支付通常不会被理性的居民视为持久性收入的增加,而更可能转化为新增储蓄。此外,当前各级政府在刺激消费方面较多使用的手段不外乎发放消费券、农机和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短期效果固然有,但其可持续性令人生疑。显然,要想真正使居民敢于消费,还是要回到社保、医保、教育收费、房价等根本问题上来,若这些后顾之忧不得到解决,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的格局就很难有实质性改变。 [Page]

其次,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无疑是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但投资很难成为长期持续的力量,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财政透支、资产泡沫、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棘手难题;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4万亿元蛋糕中最终能惠及外资的部分也极为有限。

再次,从中国的进口构成来看,要想拉动外部经济增长有两个可能的途径:一是能源、矿产品等原材料的进口,二是零部件、中间产品和生产设备的进口。前者的受益方主要是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少数资源国,但从反面效果来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甚至有可能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和海运价格,对于其他国家的复苏未必是个好消息;后者受益的主要是处于东亚价值链体系上中游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但在中国出口难以得到切实改善的情况下,这些经济体所期待的“复苏”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中国经济复苏,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最大的作用,恐怕还在于将其视为一个积极的外部信号,以提振国内信心。但问题是,若这些国家迟迟无法找到一种自我修复动力,则中国经济复苏不仅不能拉动他们的增长,反而自身也可能因为投资、出口后劲不足而使经济增速重新趋缓。

从各方面迹象来看,特别是美、欧各国已宣布不会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未来一两年内全球经济复苏很可能将呈现出一个慢热过程。对于中国而言,首先不必轻率揽下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任;更重要的是,从现在起认真落实“扩内需”和“调结构”的任务,只有真正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中国经济的复苏才是可持续的。 (刘涛 作者为宏观经济分析师)

网络传播29060158 宁新备003号
Copyright © 2006 - 2024 NX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