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公布消费潜规则

国内新闻 2009-07-22 09:02 人民日报

近期,全国各地消协陆续公布在消费者中征集的消费潜规则,越来越多的人对不公正、不平等的所谓“商业惯例”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大胆地站出来——在餐馆就餐被收餐具费、开瓶费,承诺的电器免费维修却被收上门费、零件费,电表换新时被垄断部门以规定品牌和价格更换,老人、小孩旅游被以消费能力低为由加收团费……消费服务领域的潜规则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许多人却习惯了忍气吞声。

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挑战潜规则”,上半年各地消协在消费者中广泛征集消费服务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潜规则,并于近期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站出来,大胆地向潜规则说“不!”     

各地征集潜规则800余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打击消费信心,制约消费需求

“不久前,赵小姐在某健身中心办了一张健身年卡,由于工作忙,打算将卡转让他人,健身中心却让其交200元的转让费。经调查发现,目前美容、健身类消费卡都有类似规定,用收费等手段限制持卡人转让会员卡,有的干脆不允许转让,消费卡过期卡内余额随之作废等。”这是山西省消协最近公布的消费潜规则之一。

山西省消协副秘书长张国胜指出,限制健身卡转让违反了《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健身中心无权对消费者转让会员卡的权利进行禁止或设限。同时建议对预付卡发售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制和保证金制,严格审查发卡企业的经营资质和资金实力,要求企业缴纳信用保证金,确保预付卡消费无风险。

黑龙江、重庆、新疆、河北、天津等地也都公布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侵害较为集中的潜规则。据中消协不完全统计,全国近20个省市在消费者中征集到800余条消费潜规则,尽管其中有重复,但还是涉及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商业销售、旅游娱乐、装修物业、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众多领域,几乎无处不在。“不仅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打击了消费信心,制约了消费需求。” 张国胜说。

消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博士认为,消费潜规则就是那些非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仅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不便也不敢向社会公开,将消费者蒙在鼓里,本身就不公平、不合理,却在行业内长期实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成文的规则或者所谓约定俗成的“商业惯例”。比如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    

“消费潜规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整个行业知晓,并在业内多数企业实行,不是个别企业使用的;二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的,只能潜入‘地下’而无法浮出水面,否则就成了‘显’规则。”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副会长杨竖昆说。

[Page]

潜规则的形成由来已久——行业协会的缺位与不作为、对国际惯例的误读是主因

消费潜规则何时形成、怎么形成、何以能长期存在?刘俊海指出,在我国,消费潜规则由来已久,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色彩。计划经济是卖方经济,垄断经营缺少竞争,都使卖方处于既定价格又定规则的强势地位,习惯于店大欺客,只看重利益,注重自我保护,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重效率、轻公平,将公平、秩序、正义束之高阁。

信息的不对称、财力弱小、举证艰难和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使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总是弱势群体,无力跟经营者较真。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司法不能及时跟进介入,消费侵权行为长期缺少司法权的及时救济。久而久之,消费潜规则的运行越来越有恃无恐。

对国际惯例的误读也是消费潜规则泛滥的重要原因。我们在维权时,常常遇到企业以国际惯例为由,找借口,推责任。“国际惯例需要打假!”刘俊海感慨,企业随意把个别国家的事例夸大成国际惯例、选择性移植国际惯例相当普遍。有利于保护企业利益的拿来就用,完全不顾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商业文化,不利于企业赚钱的绝口不谈。比如,美欧等很多国家广泛推行的无理由退货、航空机票超售主动给予乘客现金赔偿或升舱服务等,我国企业从不接轨,而对收取开瓶费、包间服务费等,却大谈国际惯例,并以此为掩护长期推行。

“行业协会的缺位与不作为也助长了消费潜规则长期存在。” 杨竖昆说,其实潜规则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是个中性词,是对法律法规的补充,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之所以潜规则在消费服务领域成了一大公害,主要是相关的行业协会没起到应有的加强自律、促进竞争、规范发展的作用,导致一些坏的潜规则蔓延泛滥。

我国行业协会多如牛毛,但发展很不成熟,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有的是“二政府”,有的一屁股坐在企业一边,自我管理、约束、教育不够。在一些地方,行业协会甚至成了潜规则的推手,在出现消费纠纷时,不顾事实与公平,一味袒护企业,收取开瓶费等就有行业协会不光彩的身影。更有甚者,还插手行业定价,限制竞争,阻碍企业间的优胜劣汰。“行业协会该好好反省角色定位,否则会把企业引向邪路。”杨竖昆严肃地提醒。

[Page]

破除潜规则绝非易事——消协曝光仅是开始,要多措并举推动问题解决

消费潜规则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打破和消除潜规则也不能仅靠消协曝光的一时之功。“点评仅仅是开始,推动问题解决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邱建国说,不少地方都在尝试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个潜规则着重促其解决,比如重庆等地,就拿餐馆收取的餐具费“开刀”。

《食品安全法》规定,具有合格的消毒卫生条件是餐饮企业必备的前提,因此1元甚至2元的餐具消毒费是不能转嫁给消费者的,是企业必须自担的经营成本。重庆消协一方面广泛宣传教育餐饮企业要自律,主动抛弃潜规则,把清除潜规则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略。善待消费者,就是善待商家自己,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告知消费者要敢于拒交餐具费,同时从消协自身职责出发,主动维护消费者拒付费的合法权益。

“打破潜规则,行业协会一定要发挥作用。”杨竖昆、刘俊海不约而同地强调。行业协会正确的做法是自我清理、自我规范,鼓励企业以主动清除潜规则来带动竞争,促进消费,营造公平环境。“应把能否有效打破清除潜规则作为行业协会该不该存在的重要依据。”刘俊海说。

政府部门也责无旁贷,应本着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加以行政指导,凡因政府主管部门职能缺失造成的消费潜规则,应认真调查,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同时推动加快立法进程,用“显”规则取代潜规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及时受理由于消费潜规则而受损害的纠纷,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快执行,降低消费者取证责任和成本负担,也有利于消费者借助法律武器打破潜规则。”刘俊海说。

杨竖昆指出,各地消协组织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公布、点评潜规则的基础上,使用消协的另一有力“武器”——查询权,公开以社会团体名义向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出查询函,大胆质疑潜规则存在的合理性并要求给出解释。“这远比单个消费者的质疑有力度,也更有利于消费潜规则的清除。”

清除潜规则决不仅仅是保护个别消费者,而是维权工程、法制工程、民心工程、和谐工程,更是增强发展信心、规范企业行为、完善监管机制的题中之义。

[Page]链接 河北消协公布十大消费潜规则

1.“签字同意”规避责任。

2.“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

3.开药不看病情看回扣。

4.快递先付款后验货还不能退货。

5.上门就收费无论是否修好。

6.强制消费消毒餐具。

7.旅行社强制游客购物。

8.“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9.性能指标正常使用时失效。

10.预付款消费卡不退余额。


山西消协公布六大消费潜规则

1.餐饮业不开发票。

2.酒店12点退房。

3.汽车保修期的利己界定。

4.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5.转让会员卡需交转让费。

6.超市结算后检查小票。(记者 富子梅)

网络传播29060158 宁新备003号
Copyright © 2006 - 2024 NXTV.CN